查看原文
其他

惠州,未来1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来了!

惠州日报 2021-10-06

到2035年,

我市将按照850万常住人口进行统筹规划;

构建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区和海洋发展区为主的

“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

打造复合高效综合交通串联重要功能节点,

实现半小时直达湾区核心,

形成“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的城市空间结构,

推动惠州向海向外高质量发展;

……


6月18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未来15年惠州国土将重点发展哪里?一起来看看这份《规划草案》!



目标战略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以双区建设引导要素聚集 


作为顶层规划,从2019年开始,被选为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的惠州全面启动《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2年过去,我市未来15年的发展路径已快要成形。



随着《规划草案》出炉,惠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得到明确。在发展战略上,我市将以“聚焦”和“开放”为规划主线。其中“聚焦”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聚集度,集中优势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开放”则是以参与双区建设,融入深圳都市圈为导向,引导资源要素向区域协调重点地区和重大平台集中布局,支撑做好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在发展目标上,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世界级绿色石化能源产业基地,以及珠江东岸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要城市等城市性质,我市未来将发展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此次《规划草案》规划范围包含了11349平方公里的陆域土地面积和452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规划期限为2020年—2035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空间格局

丰脊拥湾山海联动  

1+1+1格局推动向海向外发展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集合惠州的自然资源条件,我市将遵循城市自然地理格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构建“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同时,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串联金山新城、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石化区等重要功能节点,形成“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的城市空间结构,推动惠州从临湖沿江集聚向海向外开发。

何为“1+1+1”格局?

根据《规划草案》,“1+1+1”为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区和海洋发展区。


生态发展区定位为“绿色花园”,约占惠州全域国土面积的44%,主体位于龙门、惠东和博罗三县。将坚持民生优先、绿色发展,优先保障民生设施和乡村振兴发展空间,培育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释放生态资源价值。


城市发展区则定位为“活力城市”,占全域国土面积27%,以惠城、仲恺、惠阳和大亚湾四个市区组团为主体。将坚持生态优先、集聚发展,按照“增量变革、存量优化”思路引导资源要素集中布局,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海洋大展区则将打造“美丽海湾”,占据全域国土面积29%,为惠州海域。将坚持陆海统筹、立体开发,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支撑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




提升首位度

五级城镇体系引导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区聚集


提升城市首位度,是市委、市政府对市区中心区发展的要求。也是此次《规划草案》中提出的两大发展战略之一。最初这是一个人口比值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首位度的内涵逐步扩展到经济规模、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


根据《规划草案》,在城市人口规模预估上,到2035年惠州城市常住人口将达到850万人,城市实际服务人口950万人,规划远景周期可承载人口规模突破千万级。



对此,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将按照市域实际服务人口850万的预案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预留和空间布局。对标都市圈建设品质,构建一流的民生配套体系,针对性补齐都市圈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领域。探索品质内外兼修、风貌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之路。


具体到实施上,构建起“主中心—副中心—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引导人口、产业等要素向中心城区聚集。




其中,惠城、仲恺为我市发展为主中心,将重点布局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总部金融等功能,不断提升市级综合服务中心职能;副中心则为惠阳、大亚湾,两区将围绕对接深圳都市圈建设,引领市域南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预留市级公共服务建设空间。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规划草案》则将重点打造“3+7”重点工业园区。提出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在7各县区分别谋划一个千亿级产业园,支撑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同时,《规划草案》还提出要推动工业园区或集聚区改造升级,鼓励和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优先保障园区工业用地供给。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和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生态空间

 构建北屏南湾一江多廊格局,实现一体化保护 


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我市发展的基石。惠州背山面海,环拥西湖,自然生态要素丰富多样,形成了“山、水、林、田、湖、海、矿”七大生态资源要素为主体的山水生态景观。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草案》同样在生态空间上进行了详细的布局,将构建“北屏南湾,一江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根据《规划草案》,我市将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宜居环境建设,重点保护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加强考洲洋等全球候鸟迁徙路线重要节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强化森林、湿地、农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将全市70%以上的空间作为碳汇空间,切实承担起提升大湾区固碳水平、维育区域生态安全的使命。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规划草案》还将引导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分别实施山林生态屏障整治修复、河湖湿地综合整治修复和海岸带、海岛保护修复,形成高质量的森林生态屏障、美丽健康的水生态环境和构建美丽海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市正积极申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并组织编制《大亚湾西枝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更好地构建惠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



交通体系

 形成复合高效综合交通,半小时直达湾区核心 


《规划草案》对我市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将依托航空、轨道、港口和公路网打造复合高效的综合外联交通体系,实现半小时直达湾区核心。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市将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理念,以“丰”字交通主框架搭建城市脊梁,向西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通道,向南引领惠州向海发展。串联整合新型平台、重大科创装置、产业集聚区等产业空间,并加强产业空间和城市服务空间的衔接,释放沿线用地潜力,助推沿线地区发展。

具体到各个交通层面


《规划草案》指出,公路路网切实完善一体化对外公路通道,构建“九横纵三加密”的高速公路网络。预留至深圳、东莞、河源等地的高速通道。


在航空运输上,惠州机场将立足于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定位,保障惠州机场改扩建用地需求,打造区域性航空素枢纽,之城建设千万级干线机场,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在铁路网络上,将依托轨道布局加速“融湾入圈”,规划构建“四横三纵”客运铁路网络,预留深惠城际延伸至惠州机场等线路以及与都市圈跨市地铁接口。到2035年建成互通互联的区域铁路网络,助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港口则预留扩能升级空间,规划价钱惠州港集疏运体系建设空间保障,提升大亚湾石化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


在城市内部,我市将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及“五横五纵”骨架路网,强化中心城区各组团联系,实现外围组团至核心区45分钟通达,结合既有过江通道及路网条件,为改善东江、西枝江等河流水系跨江交通做好空间预留,进一步织密城市干线交通网络。


此外,《规划草案》还将统筹城市生活的各项需求,有效推动旅游快线网络的优化,构建城市慢行出行体系和做好停车场用地管控预留,提升城市品质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发力,切实有效地让群众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


对于这份

未来15年的《规划草案》

你有任何意见与建议,

都可积极参与提出!




意见反馈方式

凡对规划内容及是否影响公平竞争有意见或建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邮寄书面意见至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惠州市惠城区三新南路7号,邮编:516003,并在信封上注明“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或发送书面意见至邮箱zrzyjkjghk@huizhou.gov.cn。




温馨提示:原文有删减,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完整报道


更多消息(点击下方标题)

 1连夜发布!惠州防疫升级!事关来惠离惠人员! 2、惠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来自香港! 3、惠州拟开放新冠疫苗接种统一预约平台!还有这些要牢记…


来源:惠州头条APP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通讯员:黄凯雯

编辑:刘建平
审核: 温舒惠州日报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本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